卫星民企天仪研究院成功发射3颗卫星,迄今已发18颗卫星
12月7日16时52分,由民营卫星企业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天仪TY16/17及天仪TY18三颗卫星搭载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一箭六星”,快舟一号“一日双箭”创新纪录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
实现零的突破,工信部批准中国信通院设立域名根服务器
域名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主目录,全世界IPv4根服务器只有13台,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9个在美国,2个在欧洲,1个在日本。
打造操作系统“国家队”:两大国产计算机操作系统公司整合
通过整合两家公司,研发优势及创新资源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并通过扩大规模更快更好地将操作系统产品与各CPU深度融合、丰富生态,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
人造肉第一股将进美国Costco,8块装肉饼近15美元
当地时间12月5日,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宣布将在美国部分城市的Costco上架“人造肉”汉堡肉饼。

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授牌,含寒武纪、商汤科技、依图科技
12月6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授牌,包括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创新企业。
“有钱、有心、有能力”:200多名沪港青年在临港交流科创
12月5日下午,第一届沪港科技创新论坛暨2019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在临港开幕。来自沪港两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200余人参与其中。
生命孕育起点:中国团队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
人类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结构如何变化,哪些生物学分子会影响胚胎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化,一直以来是未被解决的科学问题。
美国发现一名吸电子烟者患上罕见硬金属尘肺病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名吸电子烟者患上一种罕见硬金属尘肺病。这可能是第一例涉及电子烟的硬金属尘肺病例。病例研究报告刊载于《欧洲呼吸学杂志》。
美航天局发布“帕克”太阳探测器首批成果
根据“帕克”太阳探测器前两次近日飞行的观测,首次描述了太阳风中磁场方向的快速翻转现象、快速旋转的太阳风、宇宙尘埃被逐渐气化的区域和空间天气事件的起源等。
嫦娥四号任务荣获国际月球村协会优秀探月任务奖
2019年12月5日-8日,国际月球村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京都举行。会议期间,嫦娥四号任务获得月球村协会颁发的优秀探月任务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首个获奖项目。
布局未来15年科技发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紧编制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目前圈定50多个战略研究方向,包括科技部牵头并参与的七大板块30多个专题,及科研院校承担的20个社会招标课题。
棋手比赛一天消耗6000卡,但努力思考并不能帮你减肥
相比之下,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消耗能量的上升幅度不会超过基础神经活动的5%。也就是说,你苦苦思考问题和发呆什么也不想,大脑的耗能差别不会很大。
技术推广至211.97万亩,袁隆平团队“三一工程”获丰收
4日,记者从在长沙召开的“三一工程”总结会上获悉,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牵头主持的该工程,今年赢得“大满贯”。
量子计算赛场迎来新“选手”:亚马逊携云处理器参加角逐
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的杰夫·巴尔在博客中写道:“我认为,大多数组织永远不会拥有量子计算机,而且,它们会发现,基于云的按需模式更合适。”
中国为什么要发这么多卫星?答案没有出乎意外
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创下历史新高,截至同年底,中国已成功发射500余颗卫星进入太空,如今,依然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有289颗,数量稳居世界第二。
史上最热太空探测器揭晓“触日”初体验,4篇论文上《自然》
在北京时间12月5日凌晨发表的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史上最“热”的太空探测器“帕克号”是绝对主角。一共四篇学术论文出自它的第一批科学数据。
卫星民企天仪研究院成功发射3颗卫星,迄今已发18颗卫星
12月7日16时52分,由民营卫星企业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天仪TY16/17及天仪TY18三颗卫星搭载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一箭六星”,快舟一号“一日双箭”创新纪录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
实现零的突破,工信部批准中国信通院设立域名根服务器
域名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主目录,全世界IPv4根服务器只有13台,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9个在美国,2个在欧洲,1个在日本。
打造操作系统“国家队”:两大国产计算机操作系统公司整合
通过整合两家公司,研发优势及创新资源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并通过扩大规模更快更好地将操作系统产品与各CPU深度融合、丰富生态,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
人造肉第一股将进美国Costco,8块装肉饼近15美元
当地时间12月5日,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宣布将在美国部分城市的Costco上架“人造肉”汉堡肉饼。

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授牌,含寒武纪、商汤科技、依图科技
12月6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授牌,包括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创新企业。
“有钱、有心、有能力”:200多名沪港青年在临港交流科创
12月5日下午,第一届沪港科技创新论坛暨2019沪港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在临港开幕。来自沪港两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200余人参与其中。
生命孕育起点:中国团队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
人类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结构如何变化,哪些生物学分子会影响胚胎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化,一直以来是未被解决的科学问题。
美国发现一名吸电子烟者患上罕见硬金属尘肺病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名吸电子烟者患上一种罕见硬金属尘肺病。这可能是第一例涉及电子烟的硬金属尘肺病例。病例研究报告刊载于《欧洲呼吸学杂志》。
美航天局发布“帕克”太阳探测器首批成果
根据“帕克”太阳探测器前两次近日飞行的观测,首次描述了太阳风中磁场方向的快速翻转现象、快速旋转的太阳风、宇宙尘埃被逐渐气化的区域和空间天气事件的起源等。
嫦娥四号任务荣获国际月球村协会优秀探月任务奖
2019年12月5日-8日,国际月球村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京都举行。会议期间,嫦娥四号任务获得月球村协会颁发的优秀探月任务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首个获奖项目。
布局未来15年科技发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紧编制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目前圈定50多个战略研究方向,包括科技部牵头并参与的七大板块30多个专题,及科研院校承担的20个社会招标课题。
棋手比赛一天消耗6000卡,但努力思考并不能帮你减肥
相比之下,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消耗能量的上升幅度不会超过基础神经活动的5%。也就是说,你苦苦思考问题和发呆什么也不想,大脑的耗能差别不会很大。
技术推广至211.97万亩,袁隆平团队“三一工程”获丰收
4日,记者从在长沙召开的“三一工程”总结会上获悉,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牵头主持的该工程,今年赢得“大满贯”。
量子计算赛场迎来新“选手”:亚马逊携云处理器参加角逐
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的杰夫·巴尔在博客中写道:“我认为,大多数组织永远不会拥有量子计算机,而且,它们会发现,基于云的按需模式更合适。”
中国为什么要发这么多卫星?答案没有出乎意外
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创下历史新高,截至同年底,中国已成功发射500余颗卫星进入太空,如今,依然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有289颗,数量稳居世界第二。
史上最热太空探测器揭晓“触日”初体验,4篇论文上《自然》
在北京时间12月5日凌晨发表的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史上最“热”的太空探测器“帕克号”是绝对主角。一共四篇学术论文出自它的第一批科学数据。